做错这些事,感冒也能变大病!你中招了吗?

院士的忧虑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超过10亿人次的国人得过感冒,感冒时间平均长达18.5天。


即使是看到如此惊人的数据,很多人可能依然会一脸不屑:“感冒司空见惯,小菜一碟啦,有什么好紧张的?”


然而,作为著名呼吸病专家的钟南山院士却对此深表忧虑:“国人对感冒的认知,仍停留在‘小病’阶段,但是感冒其实已经严重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健康乃至生命安危。”


据钟院士介绍,在20世纪的5次全球性流感事件中,有2次爆发于中国。进入21世纪,非典、禽流感、和甲流更是引发全民健康危机。钟院士反复强调:“无论是医疗群体或是大众,都必须认真对待感冒,以专业的治疗方法,降低感冒对社会的危害。”


误区这么多,第一个你就中招了



钟院士指出,感冒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家在这方面却误区多多,例如:


1缺乏对感冒病因的了解,乱服抗生素




国内感冒患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感冒就到医院输液打抗生素。国外做了很多临床观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抗生素的感冒患者,并不比那些不用抗生素的患者恢复快。


2感冒后缺少休息,仍带病上班


虽然大多数医生建议感冒患者在家休息更有利于康复,同时也可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但是依旧有75%的受访者曾在感冒或流感期间坚持外出工作。


3不遵医嘱,自行服药或混合服药


很多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自作主张,同时服用多种成分重叠的感冒药,导致药量过大。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很多误区。这些误区,都有可能进一步延长感冒病程乃至诱发其他疾病。据钟南山院士介绍,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由感冒所引发的危、急性病例。


例如,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人群或者老人等特殊人群,感冒后往往不立即就医治疗,而是当做“小病”对待,不积极或者采取不科学的治疗方式,结果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威胁生命健康。


除了成人感冒,在婴幼儿感冒上,同样由于感冒认知不足,引发诸多严重后果。例如服药种类不当、不按剂量服用,甚至由于治疗不当,对儿童造成终身影响。


在感冒预防上,国民的认知,亦同样缺乏科学性。例如盲目相信“捂汗”、作息规律长期紊乱、房间不按时通风等、在感冒高发季扎堆人群,都增加了患感冒的可能性。


鉴于感冒防治中误区重重,为了让大众更好地抗击感冒,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普研究中心联合钟南山等权威呼吸科专家,推出《中国家庭感冒防治关爱手册》。


这是国内首本针对家庭感冒防治的指导手册,内容涵盖了面向全人群——普通患者及特殊群体(老人以及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专业治疗指导和预防建议。


你一定没想到

家人的关爱也有助感冒康复


另外,专家们提出,在感冒治疗中,除了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注意饮食,适度运动之外,还应提倡“关爱”。在社交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家庭生活中,来自家人、亲友、同事的“关心、关爱”行为,会促进感冒患者的早日康复。


感冒药息可舒的首席科学家David Hull在提到”关爱“这个新理念时,曾讲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妻子感冒时,如果丈夫能握住她的手,她的疼痛感能瞬间降低;如果是一个陌生人握住她的手,就没有这个效果。可见,家人给予病人关心,能够有效地帮助康复。对此观点,钟院士也表示认同。


当家人感冒时,可以借助舒适的休息环境、温暖的食物、轻揉的抚触等,或者帮助其回想过去对抗感冒的经历,都能有效缓解感冒患者的症状,减轻感冒对身体造成的不舒适感。

扫码关注鑫土地霍山石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