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石斛是养生仙草,那么霍山石斛就是养生仙草皇冠上的一颗珍珠。所以迄今被人称之为霍山石斛中华瑰宝,是名至实归的。我国有尊为五岳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座山峰均出产各自的中药,而出产中药的名山是峨眉山,出产药材品种甚多。但是霍山是大别山的属地,地处中原地区生长着驰名中外的多种中药,但也生长着绝无仅有的霍山石斛,可见霍山出产良药也古已闻名。要了解霍山石斛的来源,首先要追踪石斛的起源。
石斛的起源
石斛最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公元前4-公元3世纪),迄今已有2300多年以上的历史,到西汉《范子计然》记载了“石斛出六安”;东汉(公元25-220年)魏晋,约400多年跨度的《名医别录》记载了“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到公元1765年赵学敏著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大量记载霍山石斛的生境、形状、质量、功效以及加工品,甚至伪品。所以说他的记载是我国历代本草中记载最为详尽的绝无仅有的一种石斛--霍山石斛。
经多年考证、自古以来六安地区生长着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细茎石斛、重唇石斛数种古老的石斛,从石斛生长的形态来看,这些石斛比较短小,圆润,基部中部膨大如鼓,这就是古代《前汉·志》云“十斗为斛”;宋朝王祯撰《农书》记载:“斛,十计量也”,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度量衡(即计量器),我们的先人将一个生长在山谷水旁“石上”的药用植物,体态如“斛”将“石”和“斛”二字结合,就有石斛的出现。这就是见形思字,也印证了象形文字的反证,非常奇妙,据此石斛二字的来源是由霍山石斛有关,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悠悠岁月,层层叠岩;石中芝兰,养命应天。(“芝兰”者即石斛);(“养命应天”即天人合一)之意,这就是霍山石斛的写实。而今有人认为“北有人参、南有石斛”这两个古老的中药保健品相提并论,也是名至实归的。历代以来,从《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诸多本草对石斛的记载一脉相承,均为笼统“石斛”二字下面“产地、性味、功效”等,对其道地与珍稀少有记载。
霍山石斛的发展历史:霍山石斛出于西汉;兴于唐朝;转折于宋朝;低谷于明朝;重振于清朝;濒危于清末民初;再现于建国后的20世纪80-90年代。包雪声、顺庆生于2004年在《大自然》第二期上发表了 “喜见霍山石斛再现世间”的一文,这就预示着霍山石斛在21世纪是鼎盛时期来临,也说明了近20多年来,我们对霍山石斛的关注,而且从起死回生过程中。为发掘,组培,工厂化生产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必须要珍惜这祖国的丰富的遗产。